分卷阅读319(2 / 2)
此时天已近黄昏,码头上人来人往,正是热闹的时候。
富贵老爷要么坐马车,若是走路,必须得有护卫开道,否则,很容易被人冲撞了去。
温云起一路走得认真,忽然听到有人在喊大椿。
他下意识扭头看去,忽然就看到路旁摊子上一个挂着护衣的年轻男人正笑着朝他挥手。
看见了人,温云起才想起来,他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周大南岳家的馄饨摊子附近。
记忆中,兄弟几人感情挺好,没少一起上山下河。只是周大南年纪最长,最先进城干活。自从到了码头上,那真的只有春耕秋收才会回家,后来成了家,逢年过节都不回了。
周大南成亲已有六年,
生了俩闺女,一个五岁,一个三岁。
这会儿正是摊子上生意最好时,两个孩子坐在后面的小桌子上分吃一碗馄饨。周大南则负责煮馄饨,边上他岳母刘白氏负责打料,面前一字排开十多个碗,手上一直不停。看见温云起靠近,抽空招呼一声:“大椿来了,坐!给你煮馄饨吃。”
“不用,我吃了的。”温云起确实不饿,方才一路过来,路旁都是各种小吃,有些卖相和口味都不错。他买了三四样,这会儿手上还拎着几个油果子和半串冰糖葫芦。
他往摊子里走,顺便喊了一声正在收拾桌子的刘氏。
“大嫂。”
刘氏浑身打扮干净利索:“大椿来了,坐会儿。”
刘父正在埋头包馄饨,头也没抬。
附近十来张的小桌子上有一大半都坐了人,确实挺忙……卖吃食想要赚钱,就是要快,上客快送客快。
温云起坐到了两个孩子边上,叔侄之间不怎么见面,俩孩子对他不熟,便一些戒备和生疏,温云起送上了自己的油果子。
“要不要吃?”
小孩子不管那么多,看到有好吃的立即就伸手,大的那个一边啃一边道:“谢谢叔。”
他坐了一会儿,周大南实在抽不出空来,温云起起身走了。
刘家人有挽留,周大南确实有话想对他说,可又丢不下手里的活,忙道:“你过一个时辰再来,我有话问你。”
他看着弟弟的背影,觉得有点不对劲,一个月不见,弟弟像是换了个人似的,人还是那个人,气质变了,好像整个人变得特别松弛。
周大南摇摇头,甩开脑子里那些奇怪的想法。
温云起决定先去办自己的事,至于一个时辰后能不能过来,到时再说。他选定了一批粗布,这玩意儿在镇上很好卖,几乎每家都需要,大概有五十多匹,此外还有十来匹红布,二十匹细布,料子不鲜亮,都是农家平时用的。
费了一番唇舌,将事情谈拢,接下来就是找马车装货……这种事只要找到码头上的工头,他们能把事情办得妥妥贴贴,甚至上货卸货都不需要东家守着。
那边众人上货,温云起又去了一趟馄饨摊子。
此时摊子上只有两三桌有客,周大南看见弟弟,将勺子交给了自己的岳母,坐到了温云起对面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