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00(1 / 2)
顾珩道:“是十五哥带来的消息。”
孟跃脑中一转,就有了思绪,“那群马贼?”
“正是。”顾珩将几封奏折给孟跃瞧,上面或多或少都上奏山匪之事。
孟跃飞快浏览,而后将奏折放回案上,想了想,说:“阿珩是怀疑,这些马贼是永福曾经的手下。”
永福被关押,从前的部下就没了约束,肆意为祸。
“马贼做乱,不知多少百姓遭祸。”顾珩眼中闪过一抹愠色。
孟跃不语,看着雁灯里的摇曳灯火,心里一个念头跃出。
“阿珩,你还记不记得,我从前与你说僧人太多,行事太过的事。”这其中有永福的推波助澜,但后面僧人成了势,恐怕也不是完全受永福掌控了。
顾珩从回忆中攫取此事,温声道:“我记得。”他欲言又止,拉着孟跃的手在榻上坐下,叹道:“世上人无忧无虑者少,人总有千百种烦事,不论贩夫走卒,亦或是王公贵族,大多要一个信仰,以撑自身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孟跃点点头,她回握住顾珩的手,“但是敌人狡猾,阿珩是天子,天下百姓是你臣民,你要帮他们除小人,辨是非。”
顾珩眸光微动,“跃跃的意思是……”
年三十,天子下急诏,因大量僧人还俗后,为祸地方,杀害百姓,抢夺银钱。天子闻之大怒。明令规定地方大小所建庙宇数量,庙宇规模,庙内僧人数量,庙宇名下田地多寡,甚至连山门大小,庙前石阶数量多少,一章章一条条写的极详尽,朝廷公文发往瑞朝各地。若有不从者,抵抗者,皆以谋逆罪论。
起居舍人和起居郎顾不得过年,连忙入宫,记录天子言行及政令,以及引起此政之事。
奉宁二年,腊月廿九,昭王奉旨入京,路见还俗弟子作马贼劫掠商队,害人命,昭王怒,杀马贼,后入京上报。帝闻之,下急令,约束佛寺。
因着天子这一出,百官们的这个年都过的十分仓促。
而地方也因为这道政令,出乱子了。
除却一部分嗜杀好欲的“僧人”,还俗做了马贼,匪寇。更多僧人留在寺庙,靠坑蒙拐骗得钱,有寺庙背书,无往不利。
然而奉宁帝圣旨一出,几乎从根上撅了他们财路。旁的且不提,仅其中一条,寺庙多余的田地,充公。
往后谁还敢将田地挂靠寺庙,士绅不求着他们做事,他们还如何作威作福?
既然奉宁帝断他们财路,一不做二不休,反了他!
一时间各地僧人煽动百姓起义,更有各种“神迹”指出奉宁帝得位不正。
短短月余,各地都闹开了。
恭王听闻此事,在府中大笑不止。
当日,昭王自动请命,带兵平叛,奉宁帝手一挥,拨给他一千五百骑兵。
恭王听闻后,笑不出来了:“顾珏真是条好狗,主人不急,他先急了。”
而瑞朝各地,尤以江南之地最盛,盖因沿海地方富庶,寺庙林立。
次日一早,孟跃率领一千五百轻骑一路南下。
恭王闻言,彻底黑了脸,双拳紧握,几乎是切齿道:“顾珩就那么好,值得她上刀山下火海,事事打头阵?!”
“蠢女人!”
“蠢货!”他一脚踹翻了矮案,案上的茶具香炉,噼里啪啦摔了一地。
第135章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