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8章 布武王鼎(2 / 2)
这是他的本能反应。
李元方从马车上赶忙走下,在几名护卫的保护下走到了贾旭的面前,一身亲王袍服穿在身上,却是拱手朝着贾旭抱歉行礼。
“这位壮士,是本王手下得罪,本王并无恶意,此次登门也是为了向壮士道歉,此前之事乃是本王御下不严.......”
李元方赶忙说着抱歉的话,不远处还有锦衣卫在盯着这边。
若是刚才贾旭真的动手,造成了流血事件,对方必定要为此付出代价,但同样的,他李元方怕是也和接下来的大富贵,再没有丝毫的关系了。
因而,他的态度可以说摆的颇为足够。
一边说着,一边还亲自从身旁侍从的手中,接过一个托盘。
“本王此前只是明他来宝鸡县这边,成立个收购散金的买卖,用于在长安金器铺子的金器打造,谁曾想这帮家伙竟然欺瞒本王和当地的县官,狐假虎威,荼毒地方......”
李元方痛斥着手下的无耻行径,好似真相真的是这样一般,反而让贾旭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。
呆愣愣的看看对方,又看看一旁满头大汗明显也是被这个浑人吓了一跳的宝鸡县县令。
后者注意到贾旭的目光,急忙点头。
“这位乃是当今陛下九弟,太子殿下的九皇叔周王,贾旭还不赶快把刀收起来!?周王殿下乃是亲自上门向你赔礼的!”
贾旭这才恍惚回神,一张有些粗糙的秦地汉子的面庞上,竟也是露出了一些窘迫和尴尬,一边赶忙将手中的刀丢的远远的。
一边这才拱手对着周王行礼。
周王搀扶住他,一脸的歉疚模样,叹息着:“不必紧张,本王不怪你,此事因本王御下不严所致,本王听闻壮士当年也是为我大唐出生入死的汉子,受此牵连乃本王之过也,这些东西,还请壮士收下......”
此刻托盘之上,不仅仅有着几沓唐元纸钞,还有几分好似是房契一样的东西。
贾旭只是瞥了一眼,便看到了最上面那乃是宝鸡县县城之中,一处院子的房契,再看看那几叠唐元纸钞,足足有近五万唐元,旧制就是五千贯。
可是一笔不小的赔礼了。
更何况,人家堂堂周王,太上皇子嗣亲自驾临赔礼,贾旭哪里有敢不接受的意思?
如同周王李元方这般的情况,在大唐各地都在发生着。
朝堂这边也在讨论着关于封王的事情,这些事情从各地传回来,所有人都心知肚明。
这摆明了便是那位太子殿下事先警告过那些皇室宗亲们的,不然,就他们那些人的品行,能给百姓赔偿就不错了,还亲自上门?
内阁,房玄龄叹息一声,神色有些焦虑。
“而今我等若是同意,真不知百年,千年后会留下何等之名啊......但愿大唐今后还能制得住这些外封之王吧.......”
贞观八年十二月。
长安迎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,白雪皑皑,又是一年眼瞅着过去。
又有一件事自长安之中传开。
陛下圣旨,太子教令。
命礼部铸“布武王鼎”,自即日起,准许皇室宗亲出国划土封国,有克外疆之土者,赐其王鼎,封其国祚.......
长安、太原府、洛阳各地勋贵氏族纷纷哗然,这一刻正在着手准备西征的大唐,似乎又从内部爆发出来一股强大的扩张欲望。
.......
《唐纪·贞观政略》载:八年冬,帝诏曰:“皇族子弟年及志学,许诣宗正寺录籍,必留血胤于长安。自备资斧,募虎贲,造楼船,泛溟渤而探绝域。若有戡定蛮荒、扬威海外者,赐布武王鼎,裂新土以开邦国。”
诏下,三省三驳三议乃成。
朝野哗然,或忧封建遗祸,犹七国故事。
或颂圣人垂宪,谓:“今上并储君怀吐纳寰宇之量,此制一开,华夏旌旗指处,日月皆唐家之臣妾矣!”
↑返回顶部↑